姓名 | 陶建傑 | 職稱 | 教授 | 辦公室 | 辦公樓405室 | |
聯系電話 | 電子郵箱 | taojianjie@fudan.edu.cn | ||||
任教課程 | 《新聞采訪與寫作》《深度報道》《融合新聞報道》《論文寫作與學術規範》《輿論學》《傳播研究方法》等 | |||||
研究方向 | 發展傳播、國際傳播、融合采編實務、新聞教育 | |||||
社會兼職 | 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新聞傳播學研究委員會副會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傳媒專業委員會委員等 | |||||
科研成果 | 著作 | [1]獨著:《傳媒與城市軟實力——基於結構方程模型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版。 [2]獨著🤴:《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研究👨🦲:信息獲取與傳播的角度》👨🏽🍼,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版。 [3]獨著👩🏼:《大數據時代的新聞傳播學子:學習狀況🔛、職業意識與培養模式創新》,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3年。 [4]主編/副主編:《中國應用新聞傳播十大創新案例》(系列),南方日報出版社,2018年至今每年一期。 | ||||
論文 | 在權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70余篇🎥,近五年代表性成果有💁🏻♂️: 發展傳播領域: [1]陶建傑,林晶珂,尹子伊.信息窮人還是信息富人:可行能力視角下農村居民信息分化及政府支持的效應研究[J].國際新聞界,2022,44(02):78-97. [2]陶建傑,尹子伊.數字鄉村背景下農村居民數字化渠道選擇[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01):33-42. 新聞教育領域🐈: [1]陶建傑,尹子伊,王鳳一.當代中國新聞學子的角色模範影響因素研究——以上海地區為例的考察[J].新聞大學,2021(02):55-70. [2]陶建傑.新媒體時代新聞學子專業承諾及其與新聞教育關系的實證研究[J].新聞大學,2018(01):137-146. [3]陶建傑,張誌安.過渡性職業:新媒體環境下本科新聞學子的擇業意願及影響因素[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40(09):160-168. [4]陶建傑,張誌安.新聞學子的職業倫理觀及影響因素[J].新聞記者,2019(01):41-50. [5]陶建傑,林晶珂.技能👨🏻🍼、知識與素養:中國新聞傳播本科人才的培養現狀與現實回應[J].新聞與寫作,2020(07):5-14. [6]陶建傑,宋姝穎.新聞教育、媒體實習與新聞學子馬新觀的關系研究[J].未來傳播,2020,27(04):71-84. [7]陶建傑,張秋.傳媒學子專業承諾的影響因素[J].未來傳播,2019,26(02):61-71. [8]陶建傑.當下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八個觀念問題[J].青年記者,2020(10):64-67. [9]陶建傑.“聚焦型”新聞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與設計[J].青年記者,2019(10):61-63. 國際傳播領域🎨: [1]陶建傑,尹子伊.中國文化軟實力:國際評價、傳播影響與提升策略[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0,42(07):51-55. [2]陶建傑,馮珊珊.關於在華外國人中國文化認知情況的研究[J].國際傳播,2020(03):86-96. [3]陶建傑,郭東穎,尹子伊.在華外國人的中國文化認同及影響因素研究[J].文化軟實力研究,2021,6(02):81-90. [4]陶建傑,楊錦曦.“一帶一路”背景下在華外國人的中國文化實踐意願及影響因素探析[J].對外傳播,2020(07):56-59. [5]陶建傑,尹子伊.中國文化軟實力建構與國際傳播策略[J].南方傳媒研究,2021(04):52-58. | |||||
課題 | 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10余項,代表性課題有: [1]主持:《信息扶貧精準傳播機製與模式研究》(18BXW063)✌🏼🫛,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2]主持:《新生代農民工信息需求層次與傳播機製研究》(10CXW030)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3]主持:《當前世界主流國家文化影響力趨勢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代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的生成研究》(16ZDA219)子課題 [4]主持⁉️:《新時代體育全媒體傳播的人才培養與職業倫理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代體育全媒體傳播格局構建研究》(21&ZD346)子課題 [5]主持:《大數據時代基於供給側改革視角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C17079),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一般項目 | |||||
獲獎情況 | “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學科學術獎著作類一等獎)”(2018年)😦🧑🏿🍳;“上海市教衛黨委系統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上海市“楊浦青年創新獎”(2004年)🍥;“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2006年)“首屆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優勝獎”(2014年);上海市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教師”(2013年)🛵;“2018中國新聞業研究十佳論文”♟🍗;“中國史學會2018學術年會優秀論文”𓀊;上海大學首屆“研究生心目中的十佳好導師”(2013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