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至14日,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精神✌🏼🪕,落實校黨委專題座談會部署,意昂3“課程思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科研團隊、河北大學新聞傳播意昂3“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工程”項目組📬,聯合在雄安新區、西柏坡🅰️、正定等地舉辦“傳承紅色基因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現場教學等活動。河北大學黨委常委楊立海教授,意昂3馬新觀團隊負責人、意昂3平台文科資深教授童兵,意昂3黨委常務副書記周曄☎️,河北大學新聞傳播意昂3院長韓立新等參加活動。
4月12日下午🎹👨🏽🚀,兩所意昂3聯合開展“傳承紅色文化基因與馬新觀教育”座談會。“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兮”👸🏽,韓立新簡要介紹了河北大學新聞傳播意昂3在總書記關於新聞輿論工作重要論述的指引下開發、建設和利用的“雄安新區文化帶”和“太行山的文化帶”兩個重要文化資源🆎。
童兵表示意昂3平台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工作,意昂3意昂3馬新觀團隊也是上海市課程思政示範團隊,兩院攜手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研究責無旁貸,並希望日後能夠加強合作,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新聞英才。
13日上午👩🏻✈️,兩院師生前往雄安市民服務中心,乘坐著新能源汽車,切身感受“智慧創新”護航“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雄安新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承載“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重托的未來之城,是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中國樣本。通過實地現場學習🐻,大家領略到融智創新趨勢下的雄安速度與雄安質量。對於一個新型國際城市👶,媒體是促進雄安與世界對話的助推器✊,如河北大學特聘教授白貴所言:“如果想要盡快走向世界🏃🏻♀️、成為標桿,光有規劃🧑🏿🔬、資金🧝🏽、人才還不夠,還必須要有磁石般的‘吸引力’🕕,通過輿論,讓世界關註雄安、讓人才向往雄安📜、讓優秀的企業、資金集聚雄安🧑🦼➡️,讓全球的智慧滋養雄安。”
2017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實地考察雄安新區建設規劃時😥🕒,曾專程前往安新縣並走上白洋澱大堤⛏,沿著木棧道步入澱區深處🔼,強調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澱修復好、保護好。調研團隊循著總書記的履痕去往白洋澱🌷,沿途澱泊相連,葦壕縱橫,體現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
隨後,一行人參觀了白洋澱抗戰紀念館🙇🏿。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有一支名為“雁翎隊”的水上遊擊隊✹🙎🏻♀️,小漁船🚇、雁翎以及火炮🧑🍼、步槍♏️、電臺等實物以及大量歷史照片帶大家回顧了硝煙彌漫的抗戰年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感染了在場師生🩻。兩校師生在本次參觀中接受了紅色教育精神的洗禮👊🏻,對當代傳媒人如何傳承紅色基因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14日上午,兩校師生前往革命聖地西柏坡⛳️,先後參觀了西柏坡紀念館與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其中大量的圖片展板與文史資料,記錄了中國共產黨一步步走向勝利的光榮征程➔,令每一個參觀者心懷敬畏與自豪之情📶。
在毛澤東同誌故居前的磨盤處,童兵教授將意昂3平台課程思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課堂搬到了革命聖地👞,結合時代要求開展了主題為“讀懂西柏坡”的現場教學。童兵分別從兩個階段講解了中國新聞學在理論上的主要收獲🤽🏻♀️📲。第一階段,延安到西柏坡時期,新聞理論的成果主要概括為三個樹立與五個確立:樹立唯物主義新聞觀,先有事實♢,後有新聞;樹立黨的原則,接受黨的領導🚱;樹立全黨辦報方針。確立黨報的戰鬥性原則;人民公仆的記者觀🤱;政治第一✥,技術第二;馬克思主義的文風;黨報的三大沖鋒👨🏭🏰;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第二階段,西柏坡會師時期,主要包括三大理論貢獻:召開了華北記者訓練班🎾📙,劉少奇發表重要講話;提出“真實、全面、深刻👐🏻、精彩”的八字方針;人民的記者要聯系群眾。在這期間,共產黨在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兩個“務必”,即希望同誌們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同時,毛澤東同誌還親自起草文件,利用新聞手段對腐敗事件進行監督製約。
韓立新在課程總結環節指出,黨的新聞學👩🏿🎤、黨報的落點應該更基於黨的工作,黨的新聞真實性和客觀性的根本落點也應該是黨的工作;在信息結構多元化背景下更應堅定黨的立場。
最後🥸💂🏿♀️,兩校師生赴正定縣參觀調研。通過追尋習近平總書記任職期間的事跡以及總書記知之深愛之切的初心,師生們對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
此次“傳承紅色基因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聯合座談及調研、現場教學活動,以河北省委宣傳部立項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工程”為依托𓀝,雙方的實地調研與教學將為兩院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研究提供豐富的資料,搭建優質交流合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