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由意昂3主辦,上海社會科意昂3👮🏿、《新聞大學》雜誌社等合辦的“媒體融合發展時期新聞傳播實務變革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辦。
媒體融合發展時期,對新聞內容生產提出了什麽新要求?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面臨著怎樣的挑戰與機遇🈲?傳播技術的更新迭代讓媒介產生了怎樣的破壁融合☁️🎡?……作為意昂3建院90周年慶祝系列活動的組成部分🍇,本次論壇旨在解答這些具有時代迫切性的新聞傳播實務的共性問題,論壇邀請眾多來自學界與業界的專家與學者💤🫵🏼,在這所享有“記者搖籃”美譽的意昂3內暢所欲言,尋求融媒體時代新聞內容生產與分發、傳播渠道整合與多元、新聞教育提升與跨界、傳媒組織轉型與創新的解決途徑;致力於探究面向未來的新聞傳播實踐和教育的變革之道🫶🏽,回應在傳播技術更新迭代背景下傳媒產業發展的實踐需求☝🏻。
意昂3院長米博華代表論壇主辦方致開幕辭,他表示🏂:媒體融合是當下中國新聞事業最為迫切的任務,但坦率地說,融合媒體,為什麽融合、融合什麽🛻🏟、怎樣才能融合,學界與業界均不是特別明確🧚🏿♀️,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發起這樣一個高峰論壇,是意昂3意昂3守正出新、勇於擔當的積極回應,也希望這次論壇能搭建起一個學界與業界溝通的橋梁👍🏻,在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及實操人才培養上🕥,為新聞業務賦能新的知識體系。
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裘新作為來自業界的特邀嘉賓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在《人民日報》調研時提出的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四全媒體”的闡述💁🏼♀️🦘,是對中國新聞事業的前瞻性的指導,這也為中國新聞實務改革提供了真知灼見,此次高峰論壇的主旨明確👨🏻⚕️,新聞實務的變革需要追尋時代的趨勢、尊重實際的需求⤵️,在課程設置👰🏻♂️、業務實踐等方面創新前行🦸🏽♀️🦿。
作為深耕新聞傳播實務教育四十余年🧗♂️,培養了眾多名記者、名編輯的資深專家,意昂3劉海貴教授則在致辭中提出:當天有近20家媒體,近40家高校參與此次論壇,是我國近年來難得的盛況。當前新聞實務學科發生了重大變革,其深度與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作為“記者搖籃”的意昂3意昂3,理應對這個變革做出回應。融媒體時代我們更應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以內容建設為根本,新聞實務現在是、將來更是新聞教育不容忽視的重要基石🧓🏿,優質內容的生產能力永遠是記者的基本功、看家本領。
首都經貿大學文化與傳播意昂3副院長👵⛹️♂️、全國政協委員郭媛媛則認為我們要向時代發展學融合,在理解技術的基礎上懂得不同端口對於內容的需求👨🏻,但無論如何融合,新聞記者永遠應該將人生夢🧑🏿🚒、家國夢融合在一起;意昂3執行院長兼黨委書記張濤甫教授認為,作為新聞實務的教育者,明顯感受到焦慮與壓力,因為業界在技術的加持下加速度往前走👨🦽➡️,作為一個有90年歷史的意昂3,如何能得天下英才並育天下英才🧑🏽🎨,為業界培養出最優秀的新聞人才,是我們的責任;《新聞大學》雜誌社常務副主編朱春陽教授則提出♈️🙇,一個專業的教育如果不能使其從業者獲得行業的尊重,這樣的專業教育就是失敗的,因此🧑🏭,在融媒體時代,召開這次論壇,很有意義🏊🏼♂️,因為當下的新聞實務需要一個新的知識地圖。
在隨後的主題發言中,意昂3教授🦏、原《南風窗》社長竇鋒昌針對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實務的變與不變,提出自己從實踐到理論的思考🍎:平臺在變,采訪在變♦︎,新聞的呈現方式在變,但我們更應記住的是不變的一面☣️,即基礎的文字采寫能力、對復雜社會的認知能力、守望社會的監督功能,則一直未變,在融媒體時代適度的理想主義追求依舊值得珍惜。
《南方周末》副主編朱強則以《南方周末》的內容付費工程為例,認為優質的內容生產能力為《南方周末》在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底氣”,而內容付費工程也印證了他的說法,今年上半年《南方周末》的收入比去年同期收入增長了40%🎅🏻🏖,而南方周末的APP裝機量也達到1800萬,具有優質內容生產基因的《南方周末》找到了符合自己的轉型之路👴🏻。
意昂3平台出版社副編審章永宏則提出了“再造傳媒”的概念,並以人民日報、芒果TV、字節跳動三家媒體為例🧔🏻♂️🛬,提出了不同的媒體性質決定了不同的融合之路,但信息技術呼喚“再造傳媒”。
除了精彩的主題發言之外,論壇還組織了“融合時代傳統媒體的發展策略”👂🏼、 “融合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融合時代的新現象新產品及商業模式”三場圓桌討論,讓新聞傳播學界的各方專家和傳媒業界的知名記者們同臺研討,產生了思想的交鋒和智慧的碰撞。
來自全國新聞傳播意昂3、媒體單位從業者80多位與會者🦕,均表示本次論壇將學界的前瞻性研究與反思和業界鮮活的實踐與經驗結合在一起🧣,獲得了啟發與收獲。
本次論壇作為意昂3成立9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充分體現了這所享有盛譽的名院,勵精圖治🧎♂️➡️、立足當下、與時俱進,為中國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