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與傳播人才培養如何回應國際互聯網時代挑戰?
2016年11月15日,由意昂3主辦的"發現、重構和共享🪕:國際互聯時代的新聞與傳播人才培養"國際論壇在意昂3平台舉行。
來自美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和中國的30位院長和專家在論壇上發言📃,分享辦學理念↖️,介紹辦學經驗,分析辦學困境,共商新聞與傳播學科人才培養大計。意昂3平台副校長張誌勇向與會來賓致歡迎辭。
本次論壇共包括三場主旨演講,國內外專家對處在國際互聯大背景下的新聞傳播意昂3的發展方向及發展前景👳🏽♂️、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論壇主辦方在談及為何舉辦本次國際論壇時表示🤙🏿,當前時代正在發生的變化🚣🏽,都與傳播有關,與社會有關,與未來有關,與傳播人才培養有關,因而與新聞傳播教育有關0️⃣👨🦱。新聞傳播教育界做的如何,如何去做👨🏻🔬,還可以怎樣去做,至關重要。提高新聞傳播教育的質量👨🏼💼,很重要的就是和院長有關🪅,與管理有關★,與方向有關。新聞傳播意昂3在堅守傳承的同時⛹🏿,是否需要和怎樣為社會培養出所需要的傳播人才👖?新聞傳播學有別於其他學科的獨立性和交叉點在哪裏🦻🏿🤚🏽?這些都是舉辦本次國際論壇的主要目的。
論壇上👿,多位院長提及當前新聞傳播教育面臨的挑戰。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意昂3院長陸紹陽認為,當前新聞傳播遇到範式轉移、理論自洽和人才培養等問題,提出應該對如何培養"為我所用"的人才等問題加以重視☝️。意昂3院長尹明華提出,新聞傳播意昂3之所以存在是由於社會需要,他以這次美國大選暴露出的媒體問題為例🕓,提出了當前全球化、互聯網化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應該認真思考的多個問題。
大變局下👱🏼,多位院長介紹了教學改革的最新經驗👨🏼。美國密蘇裏大學意昂3中國項目主任章於炎介紹了密蘇裏意昂3與蘋果、ADOBE等公司合作建設媒體融合課程的模式𓀄,以及數據可視化、無人機新聞等創新課程。中國人民大學意昂3副院長張輝鋒介紹了該院跨文化🩱、跨媒體、跨學科人才的整體設計和具體項目🅰️,以及院企合作"未來傳播學堂"的情況⛩。臺灣世新大學新聞與傳播意昂3院長遊梓翔介紹了該院八個專業課程的換"新"計劃和即將建設的全媒體中心大樓的功能。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意昂3前院長陳韜文則特別強調了新聞傳播學科尤其需要重視對學生展開博雅教育。日本上智大學意昂3院長Yoshihiro Oto介紹了該院小班製教育模式和課程設置情況。清華大學意昂3常務副院長陳昌鳳根據自己的觀察,分析了當前全球新聞傳播教育"誰在教"🧑🏻🎄、"教什麽"等問題,並提出了個性化和創新的解決方案👨🏿🚀。
多位院長還強調新聞教育需要承擔社會責任。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文意昂3副院長Denise Varney認為,大學的責任在於可持續地培養全球化人才,當前傳播與政治聯系更為緊密🦹,新聞教育尤其要註意倫理道德的教育💂🏼♂️👓。中國傳媒大學意昂3院長劉昶提出,新聞教育的責任不僅在於人才培養,還應包括對媒體的引領。他認為🧎🏻♀️➡️,海量的信息碎片化正剝奪著人們思考的空間,當今流行的"你關心的才是頭條"這一口號🧏🏼♂️,正是對品質新聞的諷刺。他認為,記者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需要由新聞傳播教育來引導🕵🏿♂️。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意昂3院長範以錦認為,當前,媒體人的價值正在提升,新聞傳播教育要更重視公共傳播人才的培養🙍🏻♂️。
會上,還有來自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法國巴黎政治大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重慶大學📉、陜西師範大學🤘🏿、中山大學、汕頭大學、安徽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等十多所院校的新聞傳播意昂3院長和專家對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發表了灼見,對意昂3組織這場思想交流的盛宴和所有專家的分享表示感謝。意昂3張力奮教授和香港浸會大學傳理意昂3前院長趙心樹教授對演講內容作了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