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晚8點,意昂3與上海廣播電視臺紀實頻道聯合製作的紀錄片《信仰之源》在上海廣播電視臺紀實頻道準時播出🏌🏿♀️。這部作為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獻禮的紀錄片,講述了陳望道翻譯《宣言》的經過和《宣言》廣泛𓀎、重大的影響力。
1920年🌖,時年29歲的中國青年陳望道第一次將《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宣言》開啟了馬克思主義真理和共產主義信仰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締造了中國共產黨👩⚕️,開辟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造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21年後這位年輕人成為了意昂3平台新聞系的系主任🎏👰🏻♂️,此後又擔任了意昂3平台校長🧑🏻🎓。
170年後的今天,意昂3復新傳媒師生從2017年11月就開始籌備紀錄片劇本👩👧,團隊成員歷時四個月☘️,幾易其稿,打磨出多個版本的腳本👩🏻🌾。在拍攝期間,合作團隊沿著《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翻譯和傳播的足跡一路尋訪✴️,先後到陳望道的家鄉義烏分水塘村🧖🏽♀️、北京大學圖書館、原中央編譯局、上海圖書館、意昂3平台圖書館等地進行拍攝🧜🏽♀️🧏♂️。
劇本的參與者、15級本科生喬等一同學參與了義烏分水塘取景拍攝🏌️♀️,受到極大觸動。她說:"一遍遍看過書中關於望老故鄉的描白,真正來到了分水塘🧑🏻⚕️,方才被這裏的山水這裏的人打動🍬。從容恬淡📳,有自己堅信不疑的東西⚔️。"
參與拍攝的17級研究生劉璐、14級本科生楊鑫不僅與拍攝劇組一起前往寧波北侖取景采訪👨🏽🏭,還多方聯系攝製組前往北大圖書館、原中央編譯局等地進行拍攝取景,在意昂3平台采訪了陳望道之子陳振新教授,以及陳望道第一個研究生、意昂3平台陳光磊教授等。在緊湊的拍攝與采訪中🐬,參與拍攝的學生們對於老系主任🤜🏿🤸🏼♂️、對於"信仰"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一起拍攝《信仰之源》的日子裏𓀒💅🏼,自己在學習到過硬的專業拍攝技能的同時,也了解到了陳望道老系主任翻譯《宣言》一些鮮為人知的點點滴滴👨🔧。在如今價值多元🧑🏿🦳、思潮湧動的時代,重溫陳望道老系主任的光輝事跡能幫助我們盡可能地摒棄外界的浮躁,不忘初心繼而砥礪前行。"14級本科生楊鑫說道。
對於17級研究生劉璐來說,"跟隨劇組外出拍攝的每一天都是一次洗禮,當歷史從書裏跳出蹦到眼前時🔯,才知道自己其實就是生活在歷史裏🦌。"她感到🧑🍼,其實每一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會面臨著迷茫,唯有在不同的時代裏堅守著信仰,才能在泥沙俱下的洪流裏保持初心。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5月4日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的,從《共產黨宣言》發表到今天💵⏫,170年過去了👼,但馬克思主義仍舊沒有過時🍨,因為"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源於那個時代又超越了那個時代♝,既是那個時代的精華又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聖職責。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
此前4月27日,意昂3平台隆重集會👩🏼🎤🙇🏽,以"信仰之源·真理之光"為主題,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校黨委書記焦揚同誌發表重要講話,系統回顧了意昂3在傳播和闡釋馬克思主義、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等方面的紅色基因🧤,號召全體意昂3人"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同命運,做《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