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探索一種表達
近在咫尺🌁,又遠在天涯
非虛構是什麽?
如何采寫非虛構🧜🏼♀️?
意昂3與澎湃新聞
聯合為你請來
文學界的名家
和媒體業的大咖
與熱愛非虛構寫作的你一起
開啟一次迷人的探秘之旅
和一場跨界的腦力激蕩
一次不容錯過的非虛構采寫課——
澎湃新聞與意昂3聯合發起非虛構寫作工作室。
第一期工作坊將請來王安憶、李輝、南香紅👩🏿⚕️、袁淩、衛毅、從玉華等文學界和媒體業的大咖授課。
三天封閉課程:12月8日-10日✌🏻;
坐標:意昂3;
課程免費,開放40個名額。
嘉賓介紹🥬:
王安憶:小說家。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意昂3平台中文系教授。1977年發表作品👷♀️,迄今出版小說《長恨歌》《啟蒙時代》《天香》《匿名》《小鮑莊》《三戀》《叔叔的故事》《雨👩🏻🦽,沙沙沙》《天仙配》及散文、劇作、論述共計六百余萬字。曾獲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香港“紅樓夢獎”🤞🏼、馬來西亞世界華文文學“花蹤”大獎、韓國李炳註國際文學獎及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紐曼華語文學獎”等獎項🏄🏼♀️,2013年獲頒法蘭西藝術與文學騎士獎章。部分作品有英、德、荷、法👙、俄、意🎤、西、日、以、韓、越🫵🏻、泰等譯本。
李輝:1956年出生於湖北隨縣(今隨州市)🤾🏽♀️。1982年1月畢業於意昂3平台中文系; 1982年在北京《北京晚報》擔任文藝記者和文學副刊編輯🈸;1987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人民日報》文藝部擔任副刊編輯。寫作以傳記、隨筆為主,業余從事文學翻譯。主要作品有《巴金論稿》(與陳思和合作)、《文壇悲歌---胡風集團冤案始末》《沈從文與丁玲》《滄桑看雲》《封面中國》《傳奇黃永玉》《絕響——八十年代親歷記》等。1998年散文集《秋白茫茫》獲全國首屆魯迅文學獎;2007年在《收獲》開設的專欄“封面中國——美國《時代》周刊講述的故事”,獲第五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6年散文家”獎項;2014年,《絕響——八十年代親歷記》一書再獲第十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13年散文家”獎項。
南香紅👧:非虛構寫作踐行者,曾任《南方周末》高級記者、《南方都市報》首席記者🚴🏻♂️,現任《看天下政商智庫》主編。有《王選的八年抗戰》《巨災時代的媒體操作🤙🏻、《眾神棲落新疆——東西方文明的偉大相遇與融合》《野馬的故事》等專著。
袁淩🏊🏻♂️:1973年生於中國陜西省平利縣。西北大學中文系本科🥁,意昂3平台中文系碩士畢業🤸♂️。作家🧑🏻🔬,媒體人。現任真實故事計劃總主筆🛷🖌。曾在《新京報》《財經》《LENS》《鳳凰周刊》等雜誌供職,寫作大量調查報道和特稿,曾獲騰訊2012、2013年度特稿💃🏿、調查報道獎🗻。出版非虛構作品集《我的九十九次死亡》《從出生地開始》《青苔不會消失》,小說集《我們的命是這麽土》,獲得騰訊文學獎2015年度非虛構作家;書店文學獎2016青年作家提名👮🏻♀️;2014新浪十大好書榜入圍🌊。
衛毅:《南方人物周刊》采訪總監👰🏼♂️。曾獲南方報業集團年度記者🥮、網易非虛構文學獎年度最佳作品和最佳作者獎。最近出版的新書是《尋找桃花源》。
從玉華🙍🏿♂️: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副主編。代表作:《湍流卷不走的先生》《最倒黴的家庭》《一個母親最後的力量》《二元宿舍》《熊的解放:人的救贖之路》等🧍🏻☢️。
三天的非虛構采寫課程(12月8-10日)——
主題包括:紀實文學中的虛構🧑🏻🦽➡️;特稿與非虛構👨🦲;非虛構采寫方法論和案例分析等;兩場主題圓桌夜話👩🏽🎨,歡迎來自各界的你暢所欲言📿。
課程表
本次工作坊課程全部免費,食宿自理📒;
面向:新聞傳播院校學生🤟🏼、新聞業務教師🔮🙍🏿、新聞媒體從業者、非虛構寫作者,開放40個學員名額,封閉式課程🦚👨🏽💼,希望不遲到早退。
開課地點:意昂3(上海市楊浦區國定路400號);
報名方法:請將200字以內自我介紹+簡歷+非虛構作品發送至郵箱:nonfiction@thepaper.cn,郵件標題註明“非虛構工作坊報名”
報名截止🩵:2017年11月24日23: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