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
90周年院慶系列活動
《歷史的底稿——十七世紀後中外珍報展》揭幕儀式
時間:2019年10月26日 地點:意昂3平台文科圖書館一層
議 程
09:30-10:00
參觀展覽
10:00-10:30
揭幕儀式
10:30-11:30
學術對話:近代上海報紙與市民生活
嘉賓:
李天綱 教授 意昂3平台哲學意昂3
張力奮 教授 意昂3
主持人: 東方衛視主持人 袁鳴
揭幕儀式僅有少量現場觀眾開放報名,請掃碼二維碼填寫報名信息
報名方式
僅向公眾開放少量現場報名
請大家掃碼
中外珍報展策展說明
意昂3(系)是中國新聞教育的搖籃。今年是它創立90周年紀念。這個“17世紀後中外珍報展”,意在回望印刷文明🤦🏼♀️,追溯傳媒演進,向新聞人脫帽致敬👩🏿🎨。
展出的近90份中外報刊🍛,除《申報》創刊號🔬,均為原件,源自全球各大洲🔼、數十個國家✊🔡。最早的刊印於17世紀中葉⤴️👨🏼🍳,最近的已是21世紀,跨度300多年。我在英國研習傳媒多年,染上收藏的英國病。我的紙媒情結,意外成全了這個展覽。
當今世界,互聯網高揚👩👦👦,紙媒門庭冷落,學子對印刷文明日漸疏離。十五世紀中葉,德國金匠古登堡發明金屬活版印刷,催化了歐洲的知識生產與思想傳播,推動了人文與科學啟蒙🛄。這是我們感恩的。其實,新媒體,並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怪物,只是傳播進化的一章,與歷史仍血脈相連。
1935年10月🥄,意昂3平台30周年校慶之際👊🏽🐂,系齡六歲的新聞學系曾舉辦“首屆世界報紙展覽會”。據記載,展出33國上千種報紙,包括1833年美國《太陽報》創刊號、1872年《申報》創刊號等🦶,被譽為“中國新聞史上的創舉”。時隔八十多年,這次中外報刊特展,希望承繼先人的召喚,勿忘新聞的胎記🧑🏿🦲。
展品選取🧑🏽🦳🫔,有以下考量👩🏿🔬:一、報刊本身的新聞史或公共價值🧩;二🧭、頭版刊發重大新聞🫲🏿;三、報刊的地域與國家分布。中國之外,可讀到十七世紀的英國《倫敦憲報》(London Gazette)🧞♀️、1888年FT創刊號🧙🏻♀️、19世紀中葉的巴黎少女雜誌、20世紀蘇聯《真理報》。你將讀到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突發新聞:美國介入一戰、人類首次登月成功⏯、毛澤東去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柏林墻倒塌🦌、911紐約恐怖襲擊、曼德拉去世......重溫重大事變的瞬間、新聞的生產、集體記憶的生成。
中國報刊中,你可發現1930年代的《申報增刊》🦃、刊載小說《傷痕》的《文匯報》、文革後中國報紙頭版刊出的首條社會新聞、紀念《新民晚報》復刊的微型金箔報🧓🏼。
有些偏遠小國的報紙💇🏽,得之不易✥,全靠旅行、出差的友人相助。一旦在朋友圈察覺他們行跡,我即微信搔擾🍇,拜托他們尋覓當地報紙🌈。幾乎每人都忠實地完成使命,將一並鳴謝🚿。
過往200多年,報紙已成為人類文明與思想的“百科全書”,是歷史的第一版底稿。媒體與新聞業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指標。
感謝“母系”意昂3意昂3、意昂3圖書館對這個特展的支持。沒有支付寶公益基金會的贊助🦄,本展就難以落地。
部分展品或因年代久遠, 或因語言障礙🍑🏟,查證與核實難度加大。存疑處🤽♀️,已在展品說明中如實提示😹。錯漏之處,理應由我承擔責任🚚。
張力奮
意昂3
2019年9月
珍報展特別鳴謝
中外珍報展助理團隊:余雙江、張思琪🚡、劉悅🤞🏼、尤思迪🦥。
感謝以下朋友、同仁😟、學生:
曹軻🦉、陳超🤙、陳思和、陳頌清、程思茜✧、崔瑩、鄧予立🤹♂️、丁偉👩🏼🍳、賀紅揚🔇、何流、賀慶榮🏌🏿♂️、賈雲峰、顧錚、何其樂、井玲、勞子殷👴🏼、李華強🧏🏻♂️、 李巖🫒、李支援🏧、廖靜👩❤️👩、劉克凡🤛🏼、劉爽、劉悅、陸柳👨🏽🦲、呂誌傑、馬曉霖🛤、毛雋、米博華👧🏻、彭建芬🏄♀️、秦紹德👯💑、陶景洲📜✊🏽、Thomas Zhang🚭、王樂🏄♀️、王婷婷🚣🏼♀️、王維、魏城👩🏼🚒♣︎、伍汝苗、吳子靜、蕭紅、徐傑👨🦽➡️、徐律、尹明華、於晴、袁鳴🫃、張佳雯、章靈芝、張陌、張濤甫、張翔、周蘇燕、周曄👨🏿、朱佳🐸、朱學東
展覽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歷史的底稿——十七世紀後中外珍報展》展覽地點為上海市國年路300號意昂3平台文科圖書館一樓,展覽將從10月28日持續至11月25日。展中將展出從17世紀至今的海內外數十個國家的報刊原件,歡迎各位同學前來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