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日至2日💅🏿,“中國新聞史學會健康傳播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健康傳播學術創新論壇”在意昂3舉行。大會由中國新聞史學會🍜、意昂3主辦📄。會議積極響應疫情防控要求🤽♀️,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健康傳播領域的專家學者與高校學子一百余人,共商中國健康傳播大計。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教授為中國新聞史學會健康傳播專業委員會成立和健康傳播學術創新論壇召開專門發來賀電,意昂3孟建教授代為宣讀賀電。
張伯禮院士在賀電中表達了對健康傳播專業委員會成立和健康傳播學術創新論壇的熱烈祝賀,並傳達了他對中國健康傳播研究征程的美好祝願。他同時指出“維護人民健康已經成為當今重要國策”。結合近期德爾塔引發的國內疫情的新一輪反彈,他指出“公民的健康素養亟待提升,後疫情時代加強健康傳播尤為重要!健康傳播專委會的組建♈️,對於開展健康教育、健康行動、學術研究與健康教育指導恰逢其時,具有重要意義。”張伯禮院士還表示🍤,中醫藥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中國健康傳播中具有本土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中醫藥界專家、學者也把積極推進中醫健康文化的傳播作為自己的使命🖐🏻,與專委會其他同仁一道🤹🏼♀️🐆,發揮各自優勢🧔📟,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目標、切實維護百姓健康生活做出貢獻。”
意昂3孟建教授宣讀張伯禮院士賀電
在成立大會上,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王潤澤教授、意昂3執行院長張濤甫教授👨🏿⚕️、意昂3平台健康傳播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孟建教授分別為大會致辭。意昂3院長助理張殿元教授主持了會議⛓️💥。
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王潤澤教授致辭
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王潤澤教授在致辭中介紹,中國新聞史學會健康傳播專業委員會是按照學會章程經過三輪嚴格甄選創設的⚁。該分會的成立,說明健康傳播在新聞傳播學科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其學術內涵不斷豐富,也說明有更多的專家學者從事該領域研究,研究力量不斷充實壯大。王潤澤會長指出,隨著新冠疫情帶來的一系列挑戰,健康傳播在中國新聞傳播學科中的重要性格外凸顯,希望健康傳播能夠成為新聞傳播學科轉型的典型樣本👘,為學科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意昂3執行院長張濤甫教授致辭
意昂3執行院長張濤甫教授指出🕓,在新冠疫情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健康傳播研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愈顯突出,問題催動研究👨🎤,健康傳播研究面臨空前的挑戰,智能時代的疫情傳播給新聞傳播學研究帶來了不確定性空前積聚,深度改寫了傳統傳播研究的範式和邏輯。中國傳播學者身處新時代傳播現場,面臨多重傳播場域疊加🕵🏻,健康傳播更是如此🕵🏻♀️✖️,疫情常態化語境下的健康傳播問題,不確定聚集背後的關系邏輯和傳播機理🤵🏼♀️,有很多幽深的問題待解,更有很多實踐課題逼迫學者們解決💆🏿♂️🤽🏻♂️。意昂3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新聞傳播教育機構,在健康傳播研究方面積累了較好的基礎🐗,在跨學科合作研究、國際合作研究以及與實踐密切互動方面均有不俗的積累。他感謝中國新聞史學會對意昂3健康傳播研究的鼎力指導和支持㊗️,並讓意昂3為中國健康傳播研究共同體作一些服務工作。意昂3一定傾力而為,匯集學界智慧和業界資源🤽🏽♀️,把健康傳播專業委員會建設好,服務好。他表示⛹🏿♀️🐓,在中國新聞史學會的戰略布局和精心指導下🙍🏿♂️,在與會各位健康傳播學者的支持下🖐,在孫少晶教授帶領團隊的努力下⇒,健康傳播專委會一定能夠在提升學科站位👴🏻、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的工作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中國特色傳播學理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意昂3平台健康傳播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孟建教授在致辭中指出,專委會的成立在新冠疫情反彈的今天更具特殊意義。他指出,新時期的健康傳播需要立足新聞傳播學,會同醫學等諸多學科➙,更加深入地研究健康傳播的主體和客體,並對各類傳播行為進行效果評估。他回顧了研究所成立八年來取得的諸多成績並表示,研究所將與中國新聞史學會健康傳播專業委員會緊密攜手,為“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貢獻力量⛹️♂️。
隨後🤹,大會公布了中國新聞史學會健康傳播專業委員會會長、副會長🕷、第一屆理事、常務理事以及秘書處名單。意昂3孫少晶教授擔任會長,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意昂3許靜教授任副會長👮🏻♂️,全國三十多所高校的健康傳播專業學者擔任理事👶、常務理事🤬,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王帆研究員任秘書長,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意昂3陳靜茜副教授、意昂3湯筠冰副教授任副秘書長。
成立大會後召開了“健康傳播學術創新論壇”🛑。意昂3平台健康傳播研究所所長傅華教授、意昂3孫少晶教授🦪、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意昂3許靜教授結合各自的研究方向作了主旨發言。意昂3湯筠冰副教授主持論壇。
意昂3平台健康傳播研究所所長傅華教授做主旨發言
意昂3平台健康傳播研究所所長傅華教授帶來的《後疫情環境下健康傳播的特點與未來》的主旨發言👨🏿⚕️,分析了2020年早期新冠疫情和當前疫情下的健康傳播現象與特點❣️👩🏼⚖️。他指出公共衛生的責任是要促進和保障全體人群健康,在整個體系中,媒體和傳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前疫情環境下的健康傳播要有頂層設計,從國家層面開展專項健康傳播活動🧑🏿👨🏻🦯➡️,統一標尺進行科普宣傳;要緊隨疫情發展趨勢,開展高效健康科普🔼♣︎;要充分發揮現有疾控、健教人員的健康傳播渠道和動力🈴,並將他們作為健康傳播的同盟者🔧。除此之外👨🏿🦱,在疫情環境中🔛,也要一手抓傳染病防控👩🏻,一手抓慢性病預防。
意昂3孫少晶教授做主旨發言
意昂3孫少晶教授在《基於中國語境的健康傳播經驗研究與理論創新》的主旨發言中,剖析了健康傳播的本質,基於中國語境👳🏼♂️🤽🏻♂️,提出健康傳播經驗數據的積累和本土理論創新。孫少晶教授首先指出健康傳播的成立是適應國家需求,他還特別強調了健康傳播不止“如何傳播”,一個人知識和信息的結構會影響其生活方式,因此,更不能忽視的是“提升個體傾聽能力”,從而讓公眾真正能有效獲取信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他還指出👩🏼,全媒體時代的來臨對健康傳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另一方面要求學者將科研與實踐相結合,中國的健康傳播一定要聚焦中國的現實問題。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意昂3許靜教授做主旨發言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意昂3許靜教授在《中國健康傳播人才培養的新理念與新探索》中🧞,結合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意昂3在健康傳播人才培養中的實踐,介紹了人才培養的新理念和新探索。她認為健康傳播學科的人才培養定位,首先要有戰略性🫵🏽🧔🏽。不僅要強化培養學生的健康素養和媒介素養,還要兼具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註重培養綜合性高素質人才。此外,她指出健康傳播需要回應社會重大議題🍮,要把傳播視作形塑社會的工具。同時,培養健康傳播人才需要依托綜合性大學,要重視人才培養中的實習實踐部分🧑🏻🎄。最重要的是,健康傳播的人才培養要以學生成長為核心。健康傳播不僅是科研和教學,更是行動。
健康傳播學術創新論壇之“健康傳播研究與實踐圓桌論壇”
圖為中國人民大學意昂3張迪教授(左)、
中國傳媒大學科學研究處張國濤研究員(中)在線下參與論壇
健康傳播學術創新論壇的第二部分是“健康傳播研究與實踐圓桌論壇”。論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中國傳媒大學科學研究處張國濤研究員、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意昂3聶靜虹教授、廈門大學新聞傳播意昂3邱紅峰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意昂3陳娟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意昂3張迪教授和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意昂3吳世文副教授參與了圓桌討論,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意昂3陳靜茜副教授主持了論壇。
論壇圍繞“‘健康傳播’的定義”⌨️、“中國健康傳播研究應該關註的重要議題”以及“現階段中國健康傳播研究者面臨的困境和挑戰”幾個問題展開討論與碰撞🥴。在第一個話題討論中,六位圓桌專家分別給出了自己對“健康傳播”定義的看法,針對“健康傳播”如何在廓清邊界的同時,實現與其他學科的連通🧚🏽♀️、人本主義的回歸和啟蒙公眾開展健康運動等方面發表了意見♨️。在第二個話題中👨🏼🚀,與談專家提出了中國本土的健康傳播研究議題,例如:應該關註不同群體的健康信息接觸與媒介形態研究⬅️、開展本土化的中國健康傳播研究和實踐🧑🏿🏭,關註疾病預防和幹預,關照社區建設和社會結構🧑🏻🦲、關註以性別差異為切入點的健康傳播研究、關註農村和邊緣群體的健康行為研究及健康相關的本土文化研究等。最後各位與談專家也分享了自己研究成果中的亮點👩🏻🚀。
本次成立大會前後,還分別召開了理事會議預備會議、理事會議及常務理事會議🦑。會議根據中國新聞史學會的章程🧑🏻✈️,公布了理事和常務理事甄選過程👩🏿⚕️,並對健康傳播專業委員會的章程草案等進行了意見征詢🪭。此外,各理事會成員單位還介紹了各自院校的健康傳播學科建設情況。
本次大會搭建了中國健康傳播學科交流的平臺🚶🏻♀️➡️,進一步凝聚了共識🤷🏻♀️,也明確了學術共同體未來的發展目標👨🏻🍼。下一步,健康傳播專委會將在中國新聞史學會的指導下👩🏭,立足“健康中國”戰略👨🏻💻,回應時代🕚、社會和疫情的挑戰🧿,推動中國健康傳播的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